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教授今天以「台灣的幸福與挑戰」為題,為臺北商業大學的學生舉辦名人講座。
楊教授在講座中提到,面對臺灣不生、不婚、不養、不活的四不現象,臺灣未來的年輕人將面臨極為嚴峻的社會環境。以目前臺灣平均壽命高達80歲來看,代表未來的不久全臺將有300萬人口步入老年,政府只能照顧到16萬人,也就是只有百分之零點零五的人民可以過著有保障的老年生活;其餘的284萬人不是靠自己、子女,就是變成孤苦無依的老人。
以鄰近的日本來說,近年來已明顯形成「下流老人」現象,也就是收入少、存款少、可依賴的人少的銀髮族越來越多,而臺灣日後同樣的問題會比日本社會更為嚴重。
少子化的現狀大家早已耳熟能詳,造成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教育費的支出比例佔的太重,楊教授便指出,在歐美子女成年前的教育費只佔其父母財富3%~5%,可是臺灣卻高達66%,如此高支出的壓力導致臺灣人不敢生,最後形成每年減少18萬生產人力,使得臺灣消費人口越來越多;生產人口卻越來越少。
在講座的最後,楊教授提到全球化是造成財富不均的真正原因,因為經濟問題不在於發展與否,而在於分配,像目前臺灣10%的有錢人掌握了90%的財富,這才是問題的主因。 雖然總體情勢並不樂觀,但楊教授仍然鼓勵同學們要培養思辨能力,不要被財團所掌握的媒體所左右,在面對政治人物提出的任何政見都要了解相關財務計劃,以及要求政府增加證券期貨交易手續費及房屋稅等,這些都是可以立即改善台灣現況的方法。如此一來,相信臺灣可以在年輕世代的努力下,真正成為可以讓人民幸福生活的國家。